第一零三回 征南蜀之策
上至六十老叟,下至五六岁垂髫幼童,这其中不论男女,他们皆可为军。南越蛮夷的恐怖之处,由此而可见于一般。 所以,对于南蜀的处理,李显在考虑了许久之后,方才决定实施一个“抚”字。 当然,以李显的性格,他不可能完全就这般放任着这等样一个可怕的民族让他就这般安逸地在自己眼皮底下休生养息并慢慢壮大。 李显这个所谓的“抚”,其实就是一个单方面的同化意识。 先一点,秦国承认于南蜀七郡之地归山越之民所有,并成为秦国的盟友国。 做为盟友国,秦国可以教南蜀之人耕种,纺织,烧制,并给予教育,医疗等等,并允许秦国与南蜀交换盐,麻,米,战甲,马匹,武器等物,而做为交换条件,先,南越之民必须送出一支五万人的纯蛮族青壮组织而成的军队入秦军中来,其次,每年必须同秦军交易五万斤的铁器,铜器等物。 因为南蜀之地多山,其中却深藏着丰富的铁,铜,金,银等矿,这些都是大秦国所急需要的。 李显所给出的条件就是要南越之人拿这些重要的金属来与大秦国交换他们急缺的盐,麻,米,酒等生活物资。 这就是李显所使出来的一个软刀子而同化南蜀山越之民的办法。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看着像是简单,又粗笨的办法,但这却实是分化与南蜀山越最好的一个办法了。 若是以文化去同化他们,那样做,实在是太过于明显了些,只会引起南越之民的抵抗情绪,说不定,李显派一批老夫子过去,人家这些山越之民们就会杀一批煮着吃了,完全就是个适得起反的作用。 而李显此计,却是从间接处,从南蜀之民的生活物质方面入手。 南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