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章 行慢思远(3更,3800字大章,求推荐票
“那,卢江该如何着手呢?”胡永生出声问道。显然,他此时也被赵无极一番话给点燃了一些想法。 赵无极想了想,没有直接说卢江如何做,而是继续阐述他的主张,“我听沿海一带的人,他们经常研究华夏高层的政策,最后,他们竟然得出了一具非常意外的结论。” “什么结论?”两名大干部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了。 “中/央严格规定不准做的,他们不做;中/央鼓励做的,他们努力做好;中/央既没明令说不能做,也没明确这事儿可以做的,他们悄悄地做,小心地做,不大张旗鼓,只埋头发展。” “这,不是过去说的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赵老爸有些吃惊地问道。 “老爸,你怎么会有这样陈旧的想法呢?抬头看路,什么是路?路,不是今天一变明天一变的;我刚才说得非常清楚了呢,中/央严格规定不准做的,他们不做;中/央鼓励做的,他们努力做好。这,难道不是抬头看路? 至于后面的中/央既没明令说不能做,也没明确这事儿可以做的,他们悄悄地做,小心地做,不大张旗鼓,只埋头发展的做法,这就是改革,这就是探索,难道,中/央不允许地方结合实际,对改/革、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要知道,华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是来自于东皖省农民的首创呢,当时,中/央政策可是明确反对承包到户的,但结果呢?结果证明东皖省的农民做得正确,因此,中/央就进行了推广。” “至于卢江如何办,我也说说我的看法吧。卢江的国有企业底子还是不错的,我建议可以选择两个效益不太好的企业进行改制。譬如承包经营、譬如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实行绩效考核奖惩制。” 在此,赵无